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有所回稳,进出口总额14.24万亿元,下降3.2%。出口自4月以来连续3个月正增长,进口6月实现正增长,6月当月进口、出口增速年内首次双双“转正”,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尽管从各国近期的贸易数据和先行指标看,全球贸易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主要是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应对和预防措施逐步落实,缓和了疫情对贸易的影响,但除中国外,主要经济体仍处于贸易萎缩阶段,疫情对全球贸易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因此,今年全球贸易预计难有起色,真正的回暖尚待疫情拐点的来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外部看,疫情的全球流行趋势在多国仍在走高,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需求大幅萎缩,贸易壁垒明显增加。从内部看,国内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生产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但外贸企业面临的订单不足、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不稳等困难仍十分突出。因此,正在回稳的中国外贸仍要迎难而上,通过推出多举措的“组合拳”来稳住外贸基本盘,在实现外贸促稳提质中争取对全球贸易复苏作出更多的贡献。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为下一阶段外贸促稳提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政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行动更具体,尤其是在外商投资促进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都在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3
浏览次数:1
日前,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政策措施。一是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优化再造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实行项目单位编报一套材料,政府部门统一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反馈。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深入推进“多规合一”,统一测绘技术标准和规则,实现测绘成果共享互认。二是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清理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不合理准入条件。精简优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年内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下放到省级。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支持地方开展“一照多址”改革,鼓励引导平台企业降低佣金、条码支付手续费等。三是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推行“提前申报”,优化“两步申报”通关模式。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原则上“单一窗口”一口受理。进一步减少外资外贸企业投资经营限制,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授权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四是进一步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货运驾驶员、兽医等部分行业从业条件。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明年6月底前实现职称信息在线核验。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降低导航电子地图制作...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2
浏览次数:1
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19日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对印度全国300多家大中小型制造类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全国多地已经放开封锁,就工厂持续生产和订单状况来看,汽车业受冲击最大。此外,皮革和鞋类、电子、电气和纺织机械等行业也都处于低迷状态。 该机构还对汽车、水泥和陶瓷、化工、化肥和制药、电子和电气、皮革和鞋类、医疗器械、纺织品等12个门类的制造业生产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今年1-3月制造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下降至61.5%。90%的企业预计二季度的产量也不会增加。 受访者认为短期内印度制造业前景黯淡,只有22%的受访者计划未来半年增加投资扩大产能。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太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内雇佣更多劳动力。 受访者表示出口前景低迷,只有8%的受访者预计今年第二季度的出口会有所增长。 受疫情影响,不少行业也饱受劳动力短缺问题困扰。纺织和纺织机械行业只能招到三分之一工人,汽车、皮革和鞋类也只有约35%的工人来工厂上班,这些行业都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严重问题。
发布时间:
2020
-
07
-
20
浏览次数:0